Dynamic Information
2009-03-27
萬向精工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
繼“帶ABS傳感器的新型輪轂軸承單元”、“NBC底盤系統用輪轂軸承單元”兩個項目獲獎后,近日,萬向精工自主研發的“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再次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
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英文寫作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簡稱ABS。它是常規剎車裝置基礎上的改進型技術,是一種具有制動防滑、防抱死等優點的汽車安全控制系統。ABS既具有普通制動系統的制動功能,又能防止車輪鎖死,使汽車在制動狀態下仍能轉向,保證汽車的制動方向穩定性,防止產生側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車上最先進、制動效果最佳的制動裝置。
萬向精工ABS項目組技術質量負責人叢憲冬博士告訴我們,普通制動系統在濕滑路面上制動,或在緊急制動的時候,車輪容易因制動力超過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而安全抱死。如果沒有ABS,緊急制動通常會造成輪胎抱死,這時,滾動摩擦變成滑動摩擦,制動力大大下降。而且一旦前輪發生抱死,車輛就會失去轉向能力;如果后輪先抱死,則車輛容易產生側滑,使車行方向變得無法控制。所以,ABS系統通過電子機械的控制,以非常快的速度精密地控制制動液壓力的收放,來達到防止車輪抱死,確保輪胎的最大制動力以及制動過程中的轉向能力,使車輛在緊急制動時也具有躲避障礙的能力。
萬向ABS項目自1999年立項,經過多年的研發探索,目前產品已達到保障安全制動和全路面防滑控制并具有自我診斷能力等設計水平。2006年4月,萬向精工開始了ABS產品的產業化道路:通過引進技術開發人員,開發軟件、實施道路實地試驗等,加強與主機廠的技術交流,積極開拓市場,產品開始批量生產。2008年,萬向精工ABS產品產銷同比增長65.43%。目前,已經與重慶、海南、長春、四川等數家主機廠多個車型簽訂了開發協議進行匹配試驗,同時通過國內主機廠的渠道,為俄羅斯、越南等海外汽車生產線裝車配套。
ABS系統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本世紀初期,1936年,博世(BOSCH)公司第一個獲得了用電磁式車輪轉速傳感器獲取車輪轉速的制動防抱系統的專利權。雖然ABS發展至今已有80多年,但在中國起步不過是近10年間。國內千余家汽車電子企業中為數不多的ABS生產廠家大部分也是依靠進口零部件,甚至有的是直接與國外合資生產,ABS領域的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研發能力和知識產權。
在充分利用和吸收引進軟件技術的基礎上,萬向精工ABS項目組人員潛心鉆研,充分利用現有加工、檢測、試驗設備,通過積極完成新車型產品的開發匹配任務來積累數據和經驗。尤其是在缺乏試驗場地的情況下,為了獲得低附試驗、高附試驗和法規試驗的第一手資料,項目組成員每年都要在極端寒冷或炎熱季節奔赴黑龍江、海南等地進行實車道路試驗。他們驕傲地說,ABS產品,從硬件到軟件,我們現在完全擁有獨立的自主知識主權。
講起試車,項目組負責人潘勁很有感慨。“東北的冬天本來日照就很短,上午9點天亮,下午3點太陽就下山了,試車場又都是在市郊,為了節省時間加快進度,我們的午飯都是一切從簡。早上出發的時候,帶幾個熱水瓶,一個塑料袋,再帶點牛奶、餅干等,中午就用熱水溫一下能填飽肚子就行。”“那里冬天室外零下20-30℃是很正常的,屋外燒開一鍋水都得費好久,我們哪有時間帶爐子燒飯啊。”有時為了得到一組準確的數據,在同一條冰面、雪面路上要來來回回開上數十次。試驗汽車在冰面或者雪面上分別以30公里、50公里、70公里等時速一次次啟動、加速、制動,傳感器忠實地記錄著一個個制動距離、時間、穩定性等數據,同時也記下了萬向員工的認真敬業。
對于ABS這樣的汽車關鍵安全件,主機廠對供應商的選擇都是慎而又慎,因此每一個車型的ABS產品在獲得主機廠的配套意向后,一般還要經過二夏一冬約1年半時間的匹配試驗,只有達到各項技術指標要求,才有可能開始小批量供貨。目前,萬向精工在滿足現產品開發和供應的情況下,以不同車型的實車參數匹配為基礎,自主開發的兩個新的60和80型ABS-HCU(液壓單元)現已分別進入試樣和路試階段。
近年來由于汽車消費者對安全的日益重視,大部分的汽車都已將ABS列為標準配備。萬向精工計劃將在今年形成10萬套/年的ABS生產能力,以滿足客戶增量的需求, 進一步開發新的60和80型產品,同時對更高端的ESP、TCS等汽車智能控制功能系統的研發也正在加緊進行中。據悉,萬向精工“車輛電子穩定性控制系統(ESP)的研制與產業化”已分別列入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優先主題計劃項目和杭州市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而獲得政府項目補助百萬元,可所謂“三喜臨門”。可以預計,ABS這個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潛力的戰略產品,將為萬向精工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關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經國家批準,創辦于2001年,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聯合主辦。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獎勵范圍為機械工業領域的基礎理論、發明創造和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進行的研究、開發、試驗和推廣應用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該獎是目前國內在機械行業中惟一由國家批準的獎項。
獎勵對象是在機械工業科技領域做出創造性貢獻,為推動機械工業科技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或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