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ic Information
2010-09-29
關愛、磨練、培養——踐行“施之以仁,報之以義”
萬向與員工和諧共生互促發展
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魯冠球明確提出,要“以人才優勢引領未來發展”。他說,第五個“奮斗十年添個零”的目標要求企業要有質的飛躍,要依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40多年來,萬向尊重和保護員工的各項合法權益;完善薪酬和福利保障體系;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全員培訓,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加強萬向文化建設,提升員工凝聚力;關心員工、善待員工,改善員工生產生活條件,這些都是萬向通過“人聚”而達到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在員工眼里,企業既是他們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也是家庭美好生活的源泉,因而“愛企業就是愛自己”的觀念深入人心,在員工的行動上充分表現出來。
“公司一直都很照顧我,特別是我家里出事的那段時間,同事們就像家人一樣。”酈龍琴不善言辭,當問到在萬向工作13年的最深印象時,她眼泛淚光這樣說。
萬向創業41年來,始終堅持把關愛員工、發展員工放在首位,視員工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在情感上成為員工的寄托,在發展上為員工提供平臺創造條件,增加員工收入,促進員工全面發展;同時,員工為回報企業,“想主人事,干主人活,盡主人責”,時刻把企業發展牢記心中,最終形成企業與員工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
見到酈龍琴時,她正在減震器超精車間上班。她話很少,也很少主動與人說話。丈夫以前是減震器車間主任助理,2008年被查出肝癌晚期。當時,一了解到這個情況,減震器黨支部和公司立即發動全體員工幫助酈龍琴,大家先后捐款34000余元,同時,集團工會又補助了6000元。
為了讓酈龍琴能更好地照顧重病的丈夫,減震器總經理李永慶特批,她照顧病人的時候工資也照發。雖經多方治療,但是丈夫最后還是在去年撒手離去了。不過,酈龍琴對公司的這份情始終記在心里。
今年下半年,她女兒要上小學了,因為戶口不在本地,家附近的學校很難進,集團工會又主動幫她解決了這個實際困難。
評判一個企業,不僅要看它培養了什么樣的員工,還要看它的員工對企業的尊重和回報。
創業初衷是帶動員工致富
培訓機制始于四十年前
“1983年,我家建了3間樓房。當時我在萬向做質量監督,一個月工資大概五六十元。為了建房,我欠了1萬元的債。2001年,老房子拆了建新別墅。那時候,根本沒想到自己和企業能有這么大的發展變化”。等速驅動軸總經理章國慶每每“憶苦思甜”時總這樣感慨。
“這么多年,我同萬向一起成長,感情很深啊。”章國慶1971年9月進廠,當時萬向的前身寧圍農機廠剛成立才兩年,只有20名員工,主要生產一些簡單的農具。
1年木工,4年鍛工,2年機修工,再到檢驗,后來做集團公司技術監督部經理,1995年擔任等速驅動軸副總經理,章國慶在萬向的成長踏踏實實。1996年9月,魯冠球又鼓勵他,“要有決心把等速驅動軸公司做好”。他被任命為總經理。
“魯冠球創業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自己辦企業帶動員工一起致富,一直到現在,他都始終堅持這個目標:希望能帶動更多的員工富起來,所以他非常重視和關心員工。”
章國慶剛進廠時,魯冠球也在做打鐵,“我親眼看他手把手教工人打鐵技術”。“我自己是木工出身,有一陣想離開農機廠到建筑隊去。知道這個念頭后,魯冠球特地找我談話,和我講農機發展是有前途的,還和我說企業發展的目標。讓我對當時并不‘專業’的工作充滿信心。”直到現在,魯冠球還會經常打電話問他工作中的困難、問題和需要,經常跟他聊天溝通。
1980年代,萬向就開始陸續派員工去國外考察學習。1992年,章國慶去美國考察,魯冠球叮囑他要把國外好的技術和經驗帶回國內。這種做法,在當時不能不說是非常超前的。
萬向重視培養員工的文化素質,重視引導員工發展從建廠之初就開始了。那時,利用業余時間,廠里組織員工搞培訓班,學習繪圖等專業基礎知識。最早請中專生來作培訓,后來請過大專生、國營企業員工,再后來就請浙江大學等知名大學的教授專家來授課;從零散的、簡單的技能培訓逐漸發展到現在的專業性強、針對性好的系統性培訓。
一直到現在,萬向依然延續創業之初的傳統,把員工培訓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經過多年發展,如今萬向已逐步形成了“新員工培訓——員工再培訓——精英培訓”等三大層次、“入職培訓——在職培訓——發展培訓”等三大模塊多層次培訓網絡。在此基礎上,公司還給予員工以自我教育和自我實現為目的的自我開發以及公司獎勵性培訓,由此構成了萬向持續、動態、全員的培訓開發體系。
如今,萬向2萬多名員工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有4500多人,其中博士、碩士160余人,并擁有一支400多人的高級技工隊伍。這其中,有不少人才的技能就是在公司多年的培訓中積累起來的。抓住這樣的機會,一些農村來的員工也實現了自己的“轉型”,走上更重要的工作崗位。
學習與磨練并舉自主培養人才
萬向把每一名員工當成一個獨立的市場去開發,當成一個特別的客戶去愛護,當成一份稀缺的資源去經營。員工成長了,企業也能更快發展。
從基層的鍛造工人到軸承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建梁用22年的時間,逐步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職業理想。“從基層工人到行政人事工作的負責人,再到現在參與電動汽車電機新能源項目,萬向給了我發揮的平臺和舞臺”,王建梁說。
像王建梁這樣,萬向自主培養成長起來的人才還有很多。在萬向,員工不論來自哪里,不看身份,不管從事哪個崗位的工作,都是企業的主人。萬向把每一位員工都當作是考察培養的對象,努力為每一位員工提供實現自身價值的發展平臺。
“魯冠球一直強調要做好員工的凝聚工作,要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王建梁說,“現在我也在按集團要求,做好員工的凝聚工作。我們公司每天中午會安排部門經理輪流值班,在食堂為員工盛湯,高溫時還要送清涼到車間一線,事情雖小,但是卻能讓員工工作起來更舒心。”
在激勵中成長更加努力做貢獻
“方國平感應涂敷尼龍操作法”,是萬向誕生的第一個以員工名字命名的先進操作法。這項操作法是方國平首創的、提高傳動軸性能的關鍵工序。
為鼓勵員工鉆研技術,激發他們自主創新、崗位成才的積極性,體現員工的創新價值,2008年,萬向工會第一次以員工名字來命名先進操作方法,同時還獎勵方國平5000元人民幣。
自1990年6月中專畢業后進入萬向,方國平長期從事一線操作和機械產品的研究開發,先后組織參與了21項科技攻關項目,有9項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成為萬向不可或缺的生產和技術人才之一,同時也成為萬向員工崗位成才、技術創新的模范和榜樣。方國平曾先后三次被評為集團勞模、獲得過寧圍鎮優秀科技人員等榮譽,還在集團的推薦下榮獲了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章。
總結成功的經驗時,方國平說:“集團給了我良好的平臺,有好的平臺,員工才會有好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企業與員工才能形成和諧的關系。同時集團還給了我很多榮譽,這是對我的鞭策,我要以更高的要求來激勵自己,要對得起這些榮譽,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