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硬又粗_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老妇小说_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乱码按摩_zzji亚洲日本少妇jizjⅰz_成人午夜在线播放_eeuss在线

Trade News

[新鮮事]“洋招商”力促中國企業 “走出去”

2006-02-14

    與多年來投資中國相反,發達國家開始希望中國企業投資或并購本國曾經輝煌的制造業。這意味著世界產業開始真正轉移了?

  “2.5萬歐元您就可以在德國開一家公司,并獲得進入整個歐洲市場的機會,另外還有3000歐元津貼等‘歡樂大禮包’相送。 ”2006年元旦剛至,中國大飯店洋溢著節日的氣氛,白歐邁博士熱情地推銷著他給中國企業帶來的大禮。

  白歐邁是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經濟貿易促進局中國區的首席代表,他的任務就是邀請中國企業去“德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北威州投資創業。

  作為利用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招商引資”已經成為各級地方政府的政績標桿,但是近年來新出現了白歐邁博士這樣的“洋招商”,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引起了很大反響。

  對此,王錦珍有深刻體會。王是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秘書長,常年從事對外經貿交流工作。“原來外國代表團到中國的目的很單純,就是找中國的項目進行投資,現在則是投資和引資齊頭并進。”他介紹說,“一些由外國政府首腦帶領的級別很高的代表團,都不會忘了由首腦親自介紹本國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的最新政策。這已經成為中國加入WTO后的突出特點。”

  “我們代表團出去訪問,也有越來越多外國商協會、貿易促進組織主動和我們聯系,邀請我們考察當地投資環境,熱情歡迎中國企業去投資。”王錦珍說。

  中國貿易促進會經濟信息部國外信息處處長賈槐向《商務周刊》介紹,“洋招商”幾乎來自世界各個角落,從東南亞、非洲、拉美、東歐到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還有歐美等發達國家。“好像說不出來還有哪個地方落下的。但最突出的還是來自經濟實力強大的發達國家,僅2005年,我們就幫助加拿大、比利時瓦倫區等國家和地區在全國各地舉辦了多場投資環境介紹會。”賈槐說。

  2005年10月,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長麥堅迪領導一支125人的龐大代表團來華訪問。麥堅迪訪華期間,在各個重要場合再三表示:“加拿大是中國汽車進入美國的最佳通道”,歡迎中國的汽車制造業落戶安大略。

  發達國家制造業衰退

  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全球為之振奮。安達略省代表團來華期間,據加拿大最大的英文報紙《多倫多星報》報道,在上海逗留的數天里,(麥堅迪)“驚詫莫名”。這位省長當即表示,安大略必須介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安省并無這樣的奢侈,可以對于中國的崛起袖手旁觀”。

  這些發達國家在看好中國龐大市場的同時,也發現要改變本國經濟衰老的面貌,輸入中國投資的新鮮血液是個不錯的選擇。

  產業結構老化等問題是很多發達國家經濟的通病。以“資本主義發源地”、昔日的世界“制造中心”英國曼徹斯特為例,當地的紡織工業起步于18世紀,隨后成為世界紡織業之都。但隨著人類文明步入20世紀,曼城優勢不再。在紡織業、機械制造、軋鋼等行業相繼崩潰后,曼徹斯特在制藥、化工、食品和電器行業上取得了一些進步,并正在努力向電子、軟件、電信、生物技術產業為支柱的“知識型”城市轉型。

  而安大略是占有加拿大汽車工業97%生產量的第一工業大省,共有14家汽車總裝廠,540多家汽車零部件廠,汽車從業人員10多萬人。據《多倫多星報》報道,安大略省90%以上的國際出口到美國,其生產者創造的每一美元商品和服務中,就有40美分供給美國。

  加拿大最大的汽車生產商是通用汽車,共有6家分廠和2萬名員工。通用為了扭轉目前的虧損頹勢,2005年宣布大規模裁員,總人數將達到3萬人,并且在2008年前關閉設在北美的9個工廠,安大略的奧沙華(Oshawa)和圣卡夫琳(St.Catharines)等車廠也在此名單中。由于汽車工業是安省的支柱產業,上下游有連鎖反應,這對安大略省的經濟是個不小的沖擊。

  而在德法等西歐國家,還存在著一種特別的經濟現象,即大量中小企業后繼無人。據《德國之聲》報道,德國有約7萬家家庭企業,一旦企業沒有后繼者,許多企業不得不關門。據估計,因為未能及時成功地交接班,每年德國有5000多家中小企業和3萬多個工作崗位消失。

  促進經濟結構轉型、解決民眾就業,發達國家共同看好了新興的中國資本力量,期待以此幫助本國經濟重新煥發生機。而與此相應,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政府也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采取了簡化審批程序、提供資金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外投資取得了跨越式增長。據國家商務部最新統計,加入WTO后,2002-2005年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4年累計179億美元,年均增長36%。而據王錦珍介紹,2005年前11月,對外直接投資已達創記錄的57億美元,更讓中國資本成為世界產業界不可小覷的新力量。

  市場與成本之困

  通過自由貿易區可以連接到整個歐洲或北美洲的巨大市場,完善的政策法規和投資環境,高素質的勞動力,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這幾乎是每個發達國家“洋招商”隊都會亮出的名片。但對這些熱情而頗具誘惑的招商語,目前中國企業真正問津者卻是寥寥。

  安大略省省長訪華帶了商界、大學、市政府、醫學研究院和農業組織125人的代表團,《多倫多星報》圍繞這次省長訪華也發表了題為《安大略的中國策略探索》的社論,當地主要中文報《大中報》、《星星生活周報》等也紛紛發表文章,加拿大國內對此事的重視可見一斑。但《商務周刊》從加拿大駐華使館得到的消息是,招商的事情到現在“并沒有什么進展”。

  據商務部統計,2005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目的地,亞洲市場還是獨占鰲頭,其中對外直接投資的66%集中在亞洲。

  中國企業為何對歐美不感興趣?“主要還是市場和成本方面的考慮。”貿促會經濟信息部國外信息處處長賈槐表示。

  賈槐說:“不管是法國德國還是匈牙利比利時,來中國都號稱自己是中國企業進入歐盟的門戶,但很多時候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

  “真正要打入歐洲市場是很難的。”賈槐說,歐洲市場已非常成熟,所有東西都不缺,如果不是高新技術產品或者原來市場沒有的,很難在歐洲市場贏得立足之地,“比如說我們買它一個做牙膏的中小企業,人家市場上牙膏已有品牌已經很齊全,你要進入,就必須擠掉別的產品。而人家賣掉的企業往往是有問題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市場,他自己都開拓不了,你要去開拓太難了”。

  在歐美投資設廠或購買企業,控制成本也是一大難題。“在歐洲雇一個普通的車間工頭,一個月的工資就頂國內一個廠長全年的工資。”賈槐介紹說,高昂的租金和生活成本,已經使目前在歐美設立研發中心和貿易公司的中國企業不得不選擇在倫敦等大城市之外辦公。

  國內著名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公司公關部一位王姓經理告訴記者,發達國家嚴格的工會制度和環保、安全標準,也成為企業控制成本的不利因素。在歐洲,如果雇用了外方員工發現不合適,想辭退他非常麻煩。“按照他們的勞動法規,必須要開聽證會,請當地工會、商會方方面面的人到場,有時候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王說,“這在他們看來是保護勞工權益,但對我們這些投資者來說就是風險。”

  時機與準備

  但是不可否認,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和高端市場,為有實力的企業提供了增長的支持力量和發展空間。有實力的中國企業也希望通過“向上走”,提升自己的國際競爭力。一份由中國貿促會與加拿大亞太基金會最新完成的“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意向調查”顯示,未來2-5年內,有40%的中國受訪企業愿意考慮對外投資,其中59%和85%的企業愿意選擇歐洲和美洲作為投資地。

  盡管面向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現在還為數甚少,但中國貿促會副秘書長王錦珍表示,并不能因此認為發達國家的“洋招商”為時過早。“早做準備可以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條件成熟的時候就占領了市場先機。”王說。

  事實上,英國貿易投資總署對英投資部早在1990年代就進入中國,目前該部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和香港設有分支機構。在該部的海外團隊中,中國的規模僅次于美國。建立這支具有一定規模又經驗豐富的招商隊伍所直接產生的效益是,英國榮登中國對西歐國家投資的榜首,2004年吸引投資2939萬美元,比2003年210萬美元增長了10余倍。

  英國貿易投資總署對英投資部北京區經理Colin Wilson向《商務周刊》詳細介紹了該署的工作,從出資組織中國商人赴英進行商務考察,協助中國企業進行質量評估,到為投資企業提供簽證、金融、法規、人員招聘等咨詢和培訓,英國貿易投資總署為中國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

  另一些國家因為剛剛開始做招商工作,在中國并沒有專門的機構,而是委托一些中介公司操作。但中介公司的信用、費用、服務,都成為潛在投資者的心頭隱患。據賈槐介紹,匈牙利在西安招商時,確實有一些企業很感興趣,卻最終因為招商工作的不專業而與這些企業失之交臂。

  英國,引進外資障礙最低的國家

  ——訪英國貿易投資總署對英投資部北京區經理Colin Wilson

  中國是對西歐投資最多的國家,2004年的投資額比2003年增長了10余倍。以保守高傲形象著稱的英國人是如何做到的?

  □記者 胥曉鶯 曹原

  《商務周刊》:英國貿易投資總署自1990年代就進入中國,你們為什么會這么早就重視從中國吸引對英投資?

  Colin Wilson:這是因為我們預見到了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我們一直判斷,中國在2000年到2020年期間,經濟規模將會呈4倍增長,經濟實力會排在美國后的第二位。與印度一起,中國將重新塑造世界經濟格局。

  事實也是如此。中英兩國有著良好的貿易基礎,中英兩國在過去5年貿易量成倍增長,2004年雙邊貿易總計達130億英鎊,并且英國是歐盟成員國中投資中國最多的一員。中英兩國的經濟是高度互補的,在中國經濟改革日益深化的過程中,英國有大量的專家可以在關鍵領域給中國提供幫助。

  另外從我們英國貿易投資總署自身來說,經過這些年的工作,在吸引中國企業對英投資方面也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功。目前在英投資的大約370家中國企業,絕大部分都認為英國是一個理想的投資合作伙伴。

  《商務周刊》:中國企業在英國的投資領域和狀況近年來有沒有什么顯著的變化?

  Colin Wilson:過去的2004-2005年度,是我們大獲豐收的一年。中國對英投資增長到2930萬美元,與2003年的210萬美元相比增長了10余倍。新增投資企業37家,增幅達61%,這些企業成功地創造了347個新的就業崗位,增長率為48%。

  目前已經大約有370家中國企業在英國投資:其中大約有200家來自中國內地,160家來自香港,這中間包括位于香港的亞洲最大投資者和記黃埔集團。6家大陸企業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包括中國航空、中國石油,超過20家香港企業已在倫敦上市。目前已有14家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的“選擇性投資市場”上市。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到英國投資,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內的“推力”,中國市場逐漸成熟,企業開始尋找海外擴張的機會;另一方面是外部的“拉力”,對于想海外擴張的中國企業而言,英國是理想的投資目的地。

  從行業分布上講,中國企業投資英國大多數集中于服務、銀行、咨詢與貿易行業,來英國投資的企業包括中國銀行、中國保險、中外運、中國遠洋等大型國有企業。

  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關注到英國的研發能力,愿意將企業的戰略研究和發展部門建在英國。其中包括電信業的華為、中興、中國電信;消費品領域的海爾、美的;計算機業的聯想,制藥業的三九集團等等。

  我特別要提到華為,華為將其歐洲總部從德國遷至英國,并于2004年3月開業,英國研發中心也隨后建立。3年來,華為共為英國創造了300個就業崗位,是目前在英投資的中國大陸企業中最多的。

  《商務周刊》:英國是否關注中國制造業?如果中國制造企業在英國投資建廠,是否會對英國企業造成一定威脅?

  Colin Wilson: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給企業帶來了更廣泛更激烈的競爭,英國企業也要面臨中國和其他國家更低成本產品和服務的競爭。英國制造業的競爭力不在低成本,我們也不愿意這么去做。英國制造業的未來應該是依托于投資的增長、科技創新的應用創造出的最棒的產品。

  我們英國貿易投資總署于2002年發起了制造業戰略,向制造業者提供建議,加強技能培訓,說服政府為企業研發減稅,并在這些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我們歡迎中國制造企業進入英國市場,相信這將為雙方提供很多互利的機會。

  《商務周刊》:與中國經濟發展程度相比,中國海外投資規模還很小,您認為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擴大中國海外投資需要怎樣的條件支持?

  Colin Wilson:中國2004年累計FDI達到4480萬美元。與新加坡55億美元和俄羅斯51億美元的投資規模相比,中國海外投資的經濟規模相對較小,但增長迅速。

  據我了解,很多中國企業都在熱切地尋找海外擴張的機會。但為什么有些企業踏出國門而其他更多企業沒有?其中原因是復雜多變的,如語言和文化因素。但我們認為,主要有兩個相關原因:第一,中國企業還沒有找到理想的投資環境,英國可以在這方面為那些尋找全球市場發展機會的企業提供強大的優勢;第二,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缺乏經驗和自信,英國貿易投資總署可以為所有的希望進入英國的投資者提供免費的專業服務。

  《商務周刊》:您拿什么來說服中國企業,英國是他們海外投資的最佳選擇?

  Colin Wilson:2004年流向英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為785億美元,比2003年的204億美元大約增長了4倍。而同期法國和德國利用外資的數量急劇下降,是兩國僵化的勞動力體制和薄弱的國內市場需求導致了投資流向別處。根據世界經合組織(OECD)對其28個成員國的研究發現,英國是引進外國直接投資過程中障礙最低的國家。

  從投資環境來說,英國本土有6600萬人口的消費市場,更能延伸到3.75億人口并在不斷擴大的歐盟市場,這個巨大的市場超過了美國和日本市場的總和。多少個世紀以來,英國經濟都是開放的、國際化的。我們歡迎全世界各地的投資者,2004-2005年度,約有1066家外國企業選擇來英國投資,總量增長了31%。

  英國具有2800萬適應性強且技能高超的工人,我們的教育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在職教育培訓體系也非常完備。更重要的是,英國勞動力成本還低于德國、荷蘭、比利時。

  英國政府對商業抱著友善的態度,并提供優惠的稅收體系。研發方面的稅收減免有利于企業創新,而我們有著歐洲最低的企業稅率,僅為最高稅率的30%。

  倫敦證交所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投資基金匯聚地,規模是紐約的2倍。企業可以更有效地獲取資本。

  而對于華人投資者來說,另一個好消息是,約有25萬華人在英國生活,是歐洲最大的華人社區之一。

  英國還具有無可比擬的科技方面的優勢:英國迄今已贏得46項諾貝爾獎章,除了美國,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多。英國的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間有著緊密的協作關系,有潛力的投資者能夠贏得與英國領先研究者的合作機會。

  而我們英國貿易投資總署是專業的投資服務機構,可以為希望了解英國投資環境的企業提供赴英參觀、拜望投資者和大學、環境介紹、選址等方面的服務。一旦企業決定在英國建廠,我們還將提供政策規章咨詢、移民辦理、培訓、人員招聘與維持、與科研機構的聯系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

  《商務周刊》:在你們的工作中,中國企業一般對英投資有哪些要求?你們能提供哪些服務?

  Colin Wilson:我們與中國科技部合作,他們支持兩個在英國的科技園孵化計劃,并將其作為中國科技企業在歐洲或英國建廠的基地。那些在英留學、畢業后希望在英創業的優秀中國留學生,也將得到這些孵化器的服務。還有一些地方一級的合作項目,如廣東科技局在英國劍橋開發的一些科技項目,武漢與曼徹斯特共建的中英科技園等。

  英國貿易投資總署還有全球創業者計劃,全球伙伴計劃等形式。前者為那些在生命科學技術、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潛力的創業者,提供諸如幫助其選址、尋找資金和營銷網絡渠道等相關服務;后者幫助企業尋找具有創新技術領導地位的英國合作者,提供與行業內領先的英國企業接觸的預約服務。

  濟州:為華人投資者量身定做

  ——訪濟州國際自由城市開發中心理事長秦哲勛

  濟州島,長今被趕出宮廷后發配到這里。清澈純凈的海灘邊,閔正浩第一次牽住了長今的手……

  濟州島就像中國的海南,曾經是古代流配犯人的地方,卻因獨特而未受工業化污染的自然風光,如今成為旅游度假勝地。2002年,韓國制定《濟州國際自由城市特別法》,設立了特別機構“濟州國際自由城市開發中心(JDC)”,啟動濟州島的開發事業。濟州人為近在咫尺的中華經濟圈的崛起而心動,唐人街、中文旅游區,都是為吸引華人投資而量身定做

  《商務周刊》:濟州是國際自由城市,這和經濟特區有什么區別嗎?

  秦哲勛:自由城市是指人員、商品、資本可自由流動,企業的活動得到最大保障的城市。作為東北亞新的成長中心,濟州國際自由城市追求的是結合旅游-休養、高新科技、物流、醫療、教育等技能的綜合明日城市。

  不同于韓國其他經濟特區,濟州國際自由城市是由國家層級制定的東北亞成長據點。韓國中央政府制定的《特別法》規定,除外交、國防之外的所有權限都轉移給濟州道,這是以中國香港為模型的。因此與其他經濟特區相比,外國投資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商務周刊》:韓國經濟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起飛,為什么沒有帶動濟州道的發展?

  秦哲勛:韓國在1970年代的經濟起飛,但當時濟州道一直被排除在外,主要原因是濟州產業結構的特殊性。濟州的第一產業——包括農產業、畜牧產業和第三產業——包括觀光產業和旅游業,這些產業加起來占總GDP的97%左右。實際上引導韓國經濟成長的第二產業在濟州只有3%左右。由于這種特殊性,使得濟州的經濟沒有在韓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同步發展。

  還有一個原因,濟州道以前一直是以清潔的自然環境著稱,政府也希望保存濟州道的這個優點。上世紀80-90年代,韓國政府出臺了一些相關法律,推動濟州的觀光業。這些法律中有各種各樣的限制,比如在濟州道開設工廠的限制。現在我們希望把濟州的產業做一個調整,除了旅游觀光業以外,開設一些低污染和高附加值的高新科技企業。

  《商務周刊》:投資的熱土有很多,在您看來,濟州有哪些特殊的優勢?

  秦哲勛:濟州的優勢是全方面的,首先,濟州國際自由城市開發中心(JDC)所推動的計劃項目,主要集中在以潔凈的自然環境、宜人的氣候為基礎的旅游-休養產業。旅游產業是具有巨大成長潛力的新興產業,而東北亞則是成長最快速的旅游市場。可以說,濟州所推動的計劃,都是集中在最具有成長活力的部分,因此也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

  其次從地理位置來看,從濟州坐飛機2小時的距離范圍內,坐落著18個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另外濟州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指定的物種保護地區,其自然環境未受污染、景觀保存良好,這也是濟州最重要的優勢之一。

  最后,JDC的先導重點項目是由國家層級所推動的事業,因此獲得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多種多樣的優惠。JDC也為投資企業的整個投資流程提供周到的“一站式服務”。

  《商務周刊》:你們會為投資企業提供哪些便利和優惠措施?

  秦哲勛:目前,根據《濟州國際自由城市特別法》,為吸引更多的游客,外國人出入境管理制度將大幅簡化;一些基礎設施也依照國際標準加以擴充。另外為方便投資企業,將放寬對聘用的限制,使之達到經濟自由地區的標準。我們還在減免租金,各種稅費的減免范圍也將擴大。

  JDC對投資人提供的一站式服務,包括投資咨詢、取得土地、與行政機構進行協調、代辦各種審批手續等,囊括從決定投資到執行計劃的所有過程。

  《商務周刊》:你們在引資過程中如何選資?有沒有一個門檻?存在環境污染或者違背開發初衷的項目怎么樣避免?

  秦哲勛:投資人必須提出投資計劃書,我們會據此審查一些項目。首先是投資意愿,這一般不會有問題,企業都會表示出高度的投資意愿;二是企業的公信力,我們會調查投資企業的信用程度如何;三是檢查企業經營的事業領域;四是因為我們濟州道的民情比較特殊,這個企業適應能力如何,我們會事先做一個調查。我們從企業提出投資計劃的時候就做審查,通過這樣的方式選定我們招商對象。

  污染的問題,根據韓國法律規定,任何一個投資、設廠、生產等事業項目,都會有環境影響評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邀請專家學者做調查。投資開始或者生產開始之后,會有專家繼續監督企業的環境工作。

  《商務周刊》:濟州開發以旅游、觀光為主,這方面中國企業有什么優勢?吸引中國投資,有沒有一些特殊政策?

  秦哲勛:包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在內的中華經濟圈,是我們最重要的市場目標。以后來濟州的中國游客將會日益增加,這對中國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充滿魅力的。

  JDC對于外國投資人所提供的優惠并不因國家不同而有差別,但由于濟州的各項事業計劃都是以中國游客為主要對象,中國企業投資時,面對的是最為熟悉的中國消費者,比起其他國家企業能夠更準確地掌握顧客的需求,這可以說是中國企業的優勢。因此雖說沒有偏向華人投資者的優惠政策,但JDC大量招商工作可以說是為華人投資者量身定做的。

  比如說,JDC從制定計劃以及進行宣傳的階段,就把中國以及中華經濟圈作為目標對象。我們海外宣傳預算的70%以上,用于針對中華經濟圈的電視、媒體廣告及宣傳活動。

  JDC還專門分析了中國游客的觀光模式提供給投資人。為了吸引更多的中國游客,我們還在研究進一步簡化中國游客入境手續的方案。

  JDC所推動的觀光-休養計劃項目,在設計內容時就是針對最近急速成長的中國人出國旅游的需求。我們計劃將此項目中50%以上出售給大中華經濟圈的顧客,目前正在擬定細部計劃。我們還計劃開發唐人街等與中國有關的商品和服務。

  《商務周刊》:對濟州島招商感興趣的中國企業多不多?是哪些類型的企業?中國企業相比其他國家企業有沒有一些特殊的特點?有沒有和招商機構出現一些摩擦?

  秦哲勛:中國企業感興趣的項目是休養住宅園區以及神話歷史主題公園。休養住宅園區方面,我們已與香港的AL控股公司在2005年8月29日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預計在今年上半年成立合資公司,開始設計施工。

  還有香港的豪景投資有限公司(GIL)向我們提出,以中國文化為中心開發國際文化主題公園的計劃,我們目前正在就此進行協商。

  中華經濟圈的投資者充分了解華人市場的特性,因此往往希望在自己所投資的事業中最大限度地吸引華人游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生投資者的需求與我們的政策相沖突的情況。不過由于一些投資者對韓國的法律、行政體系不是很了解,可能造成一些困擾。例如,AL公司對于住宅規模、設施所提出的許多設計要求不符合韓國規定,JDC正在給予協助進行調整。

Return

Prev: 萬向錢潮2005回眸之四——技術創新成效顯著

Next: 今年行業關稅兩項變動 汽車零部件關稅降到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 成人激情在线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免费黑人精品 | 欧美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 |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不卡 | 麻豆蜜桃国产精品无码视频 |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中国XXXX做受视频 |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 日本三级黄 | 1区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三区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忘忧草 | 国内免费av | 懂色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奇米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粉嫩av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区软件 | 99精品在线看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视频 | www.亚洲人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日产第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日本a级片在线观看 | 麻豆精国品国产2023 | 国产精品人妻一区夜夜爱 | 黄色a级一级片 |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 国产又爽又黄又舒服又刺激视频 | 伊人中文在线 | 国产精品高潮久久久久无 | 午夜一区一品日本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 一女4黑人囗交 |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 国产91极品福利手机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