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ic Information
2006-03-08
繼上海大眾、長安福特等合資企業紛紛擴建發動機產能之后,近日,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在廣州花都正式宣布新發動機工廠竣工。與國內轎車格局市場相似,目前技術含量高且利潤豐厚的1.5L至3.0L中高檔轎車的發動機幾乎被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一汽大眾等合資巨頭所壟斷,而該陣營也無疑會隨之重新布局。此次東風日產的高調參戰,表明東風日產正式加入到競爭日趨激烈的"汽車心臟反擊戰"中,
安營扎寨
在新發動機工廠竣工慶典上,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吉田衛表示,2006年東風日產銷售目標將是20萬輛,為完成此目標,東風日產投資30億元建設新發動機廠。據了解,新工廠將生產HR(1.6L)和MR(2.0升)發動機其年生產能力為18萬臺,預計至2008年生產能力將增加到36萬臺。新發動機工廠生產的發動機將全部供給東風日產花都生產的乘用車。
事實上,合資企業對發動機市場的“圈地”早就有跡可尋。去年1月廣州豐田產能30萬臺發動機廠投產,同年3月天津豐田汽車發動機公司成立,年產22萬臺;4月南京長安福特馬自達發動機公司成立,2007年產能將達到35萬臺,6月上汽通用五菱發動機(柳州)公司成立。種種現象表明,合資企業產能增加的首要環節必然是發動機廠產能擴產。
醉翁之意
和眾多志同道合者一樣,東風日產發動機急速擴產的背后,實際上是對“國產化率”所引發“成本競爭”而展開的新一輪爭奪。正如東風日產相關人士所稱,只有不斷提升產品的國產化率,才能保持具有競爭力的成本。
近兩年,隨著汽車價格的大幅回落,成本競爭成為各汽車巨擘當務之急,而在“成本競爭”這一復雜的鏈環中,發動機是否國產則顯得至關重要。在去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中,發動機總成與車身總成并列為車輛最核心的兩大總成部件,一旦發動機無法實現國產化,合資汽車企業如想規避進口整車關稅,在其他總成件國產化上花費的努力將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