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ic Information
2006-05-23
擔心人民幣升值打擊出口的憂慮再起,這次抱怨得最厲害的行業,不是紡織,而是汽車零部件。中國靠襪子、襯衫、毛巾打開出口局面,未來5到10年內,目前剛剛起步的汽車零部件行業,則有望成為下一個出口龍頭。
中國汽車零部件走向世界之路才剛剛開始。他們對匯率的敏感,反映了中國在這一行業缺乏相對優勢。紡織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發達國家因為勞動力價格偏高,沒有可能和中國在價格上抗衡。而汽車零部件是資本密集型的行業,中國無論在資金、技術和銷售網絡上,都處于下風。
迫于市場競爭和成本壓力,日本和美國的汽車制造商已經開始壓縮本土制造規模,實施零部件全球采購。歐美汽車工業向低成本國家轉移是大勢所趨,但它們在華大舉增設研發中心和制造工廠,也給本土的廠商形成了激烈的競爭壓力。
匯豐銀行分析師植樹克勤指出,大部分中國零部件生產商都擁有高于業內平均的股本回報率,而股價和賬面值的比率,則低于外國同行。
中國汽車配件商價格相對低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它們的高回報得益于在研發上省錢,因此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榮惠康指出,中國零部件廠商在產品研發上的投資不到營業額的1%,遠低于7%到8%的世界平均水平。
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北泰創業有限公司(2339.HK)本周表示,目前研發投入比例為3%到5%,但計劃能夠在5年內,提高到全球平均水平。這家安徽的公司還希望能夠通過海外兼并來擴大規模,獲取市場和技術。
過去的兩年內,中國已經從生產價值一兩個美元的剎車片,發展到生產20到25美元的車橋,有了相當的進步。但目前高端產品和高新技術基本控制在跨國零部件集團手中。汽車電子技術、高檔傳感器、微處理器和復合新材料等基本依賴外方。
汽車和紡織看似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行業,但中國紡織行業走過的路可能也適用于汽車零部件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紡織行業一樣,汽車零部件行業生產規模小而且分散,專業化程度與跨國集團差距較大。大部分企業研發能力低下,能和整車廠同步開發的企業極少。
勞動力成本可能形成最初的吸引,但規模和提高質量才是長遠的成功要素。最終的贏家將是成本領先者。而長遠降低成本,短期內必須不畏增加成本,提高研發投入。
中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總值目前約為紡織品出口總值的10%。而國際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貿易額約為紡織貿易額的1.5倍和2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作者email: Wei.Gu@ru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