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7
“萬向被授予中國工業大獎,得到如此高的認可,我們企業的競爭優勢或特點是什么?”“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與萬向同時創業的很多企業、企業家,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倒下了,萬向為什么能一直穩健的發展,成為中國企業界的常青樹?”……10月29日下午,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以下稱工經聯)副秘書長姜薪帶隊,由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工業報等媒體記者組成的工經聯采訪團來到萬向。在與魯冠球面對面的采訪過程中,記者們不僅關心、關注萬向未來的持續發展,而且對萬向常青的秘訣更是津津樂道。
為響應中宣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號召,同時結合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工經聯從10月下旬開始,組織部分重點媒體走進中國工業大獎獲獎企業,全方位、深層次挖掘報道這些獲獎企業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新思維、新戰略、新舉措,以及在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環境保護、品牌戰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方面的新成績和新經驗。
采訪中,萬向近年來的新發展和魯冠球樸素的話語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關于企業的優勢或特點,魯冠球說,萬向始終堅持的是——產品要滿足市場需要。要滿足市場需要,就要得到消費者認可;要得到消費者認可,就必須為顧客創造價值;而要為顧客創造價值,產品就必須貨真價實。所以,質量是首位,而質量又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
關于“常青”,魯冠球是這樣認為的:我們辦企業,開始是為了自己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后來是想讓更多人擺脫貧困、走向富裕。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一個平臺,萬向就是這個平臺。有了理想和平臺,就要執著地向前走,就要實事求是,有多少能力辦多大事情。所以,萬向做的事情,并不快,但是一直在小步慢跑,萬向也有失誤,但是沒有方向性大失誤。
關于今后的發展方向,魯冠球告訴記者,萬向已經基本調整到位了,現在就是要加大投入,加快發展。他說,萬向的方向,一是汽車零部件,實業永遠是基礎。二是新能源,包括電動汽車,已經投入10多年了,可能還要投入10年,困難很大,但是認準了就要堅持下去。新能源是萬向的戰略,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做好了,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就會非常大。三是三農,服務農民,服務農業,服務農村。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抓住中美合作的機遇,加快國際化發展。
對于大家都很關心的“人才”,魯冠球是這樣說的:
人才是萬向最寶貴的資源。怎么留人?就是“真心”二字。企業發展離不開員工的智慧和創造,要尊重員工,善待員工。所謂“筑巢引鳳”,一定要真心實意、想方設法為員工創造好的環境。這樣,就不怕人才流失了,相反,國際上的人才還會源源不斷地“流”進來。那時候,萬向何愁不會成為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公司?
新聞背景:
“中國工業大獎”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牽頭組織的我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被譽為中國工業的“奧斯卡”。大獎旨在表彰堅持科學發展觀、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代表我國工業化的方向、道路和精神,代表工業發展最高水平,對增強綜合國力、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工業企業和項目。該獎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
2007年,萬向榮獲首屆“中國工業大獎”,當時是唯一獲獎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