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7
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必將推動企業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廣的發展,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
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企業家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
弘揚企業家精神,著名企業家、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是一位杰出代表。
魯冠球的愛國情結與企業發展緊密相聯。“我希望萬向成為一家受世界尊敬的企業。”幾十年來,他帶領企業奮斗拼搏,力爭一流,踏踏實實辦好企業,將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鄉鎮小企業辦成聞名世界的跨國集團。早在改革開放之初,萬向就實施“走出去”戰略,為的是占領國際市場,打響中國制造品牌。企業走出去,受人尊敬是生存的前提。萬向以互利共贏的經營之道,“和氣生財”,取得累累碩果。如今,萬向的子公司已遍及美國、英國、德國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為當地創造了眾多的就業機會,也塑造了中國企業的良好口碑。
創新的實質就是改革。魯冠球認為,改革就是要改掉不適應發展的管理模式、過時的管理制度、落后的工藝流程。要改革必須創新。回顧萬向發展的歷程,每一點進步都打著改革的烙印。1999年,在國家政策指導下,他們為創造新的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市場優勢,開始投資電動汽車,雖然起初沒賺錢,但一直堅持下來后取得了明顯成果,逐步完成了橫跨太平洋兩岸、中美優勢互補互動的電動汽車產業布局。
“企業經營要以德為本”,這是2008年9月22日魯冠球致各單位負責人的一封信的主題。信中說:“任何私利都不能凌駕于公眾利益之上,企業經營要以德為本,損人利己即自取滅亡。”“從古至今,誰都不能脫離社會責任談發展,社會責任是企業存在的前提,是企業價值的體現,是市場信譽的積累,更是我們創建世界名牌企業的基石。”這封信經媒體傳播,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企業家有多大視野,就有多大胸懷,企業就能實現多大發展。魯冠球視野寬廣,造就萬向成為著名跨國公司,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美國哈佛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姆·科比從2007年開始先后5次到訪萬向,寫就了《萬向集團:一個中國企業的全球戰略A》和《萬向集團:一個中國企業的全球戰略B》,入選哈佛教材。
企業家精神,凝聚著眾多優秀企業家的品德、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必將推動企業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廣的發展,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
版權說明
內容來源:浙江日報
非常感謝原作者的創作與分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新或在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