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9
在魯冠球精神展陳館里,陳列著一輛老式自行車。這是魯冠球事業的起點。他就是通過對“自行車”的升級,來升華他的事業、實現他的夢想,并由此進入了象征行業最高榮譽的美國汽車名人堂。
一個民族要發展,始終在尋找一種動力。在魯冠球年輕的時候,這種動力,可以說是來自于“自行車”。中國是“自行車王國”,我們有龐大的市場,有勤勞的人民,那時候我們的發展像自行車一樣緩慢。魯冠球就是從1962年在中國農村開始創業,開啟了他的夢想之旅。他的第一份事業,是修自行車,后在1969年創立萬向。
1978年,鄧小平——一個中國人民的兒子,開啟了國家改變動力的進程——改革開放。從什么地方開啟動力變革新征程?魯冠球把全部精力投在了中國自行車保有量最大的地方——農村。他在1979年,集中力量生產汽車萬向節,并于1984年把產品出口到美國。正是從萬向節開始,萬向在汽車零部件領域,逐步實現生產專業化、產品系列化、供貨模塊化,進入全球一流主機配套市場,與全球汽車廠形成命運共同體。到如今,在北美生產的汽車中,每兩輛就有一輛使用萬向生產的零部件。正是從萬向節開始,魯冠球帶領鄉鎮企業在中國大地“異軍突起”,縮短了城鄉差距,改變了農民的命運。
這個時候,美國已因“汽車王國”聞名于世,美國社會正由“發動機”推動著高速向前。而在中國,汽車還沒有“飛入尋常百姓家”,汽車所代表的現代工業文明,是那一代中國人為之奮斗的目標。
當新世紀之交,很多中國人涌入造車賽道,當中國大地上,跑遍了來自全世界的各種汽車的時候,魯冠球在思考“速度”的同時,他在思考一個新的問題——傳統汽車給人類帶來了速度,也對地球造成了污染。這不應該是21世紀的世界。要有比自行車更快的速度,也要有和自行車一樣的清潔。要造車,我們只造電動車!而Karma,讓他實現了“汽車+自行車”的夢想。它重新定義和改進了汽車及移動出行的方式,引領了動力轉換和發展模式的升級換代,速度更快,更清潔!
在曾經的中國,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個男人,騎著自行車,前面坐著孩子,后面坐著妻子,一輛車上,就是一個家庭;后來,中國發展了,很多家庭都開上了汽車,他們可以行到更遠方;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上了電動車,清潔,時尚,充滿活力。從自行車,到汽車,到電動車,“動力”發生了改變,不變的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奮斗。伴隨“動力”轉換的,是我國工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由規模擴張向結構升級的轉變,從而推動著我國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推動著中國走向現代化強國之路!
當人們以后在講汽車的時候,一定不會忘記來自田野、走向世界、胸懷天下、心系未來的他——魯冠球,不會忘記他55年追逐夢想的奮斗故事。當人們走進東方的魯冠球精神展陳館,走進西方的汽車名人堂博物館,他會深刻感受到“夢想”的力量。
為夢想而奮斗,為未來而奮斗。向筑夢者致敬!向奮斗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