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0
汽車自主研發話題之熱,始終像戈壁灘上的高溫一樣持續不降。這次的焦點又集中在了零部件廠身上。
目前,上海市經貿委在《上海汽車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研究》中明確對零部件企業自主開發給出鼓勵政策。
然而政策一出,業內應和者卻寥寥。
新試驗田
“因為在技術和產品質量方面都難以達到要求,現在通用、福特等跨國整車廠在華100億美元的采購額中,中國的零部件企業只能滿足30億美元?!币呀浬蠄蠼o上海市經委的《上海汽車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研究》之《汽車零部件與汽車電子部分規范》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中透露了這一驚人數字。
為此,上海市經委最新委托制定的《草案》中提出,為了提高企業自主開發的積極性,建議建立支持零部件企業開發能力的政策體系,具體措施之一是:對當年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比上年增長10%以上的部分,可再按當年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企業當年應繳納的所得稅額。
在“十一五”之前,上海市汽車產業規劃均由上汽集團一手操辦,規劃也主要圍繞上汽集團展開。但是從目前產值貢獻來看,上汽集團以外的力量也在不斷加大。上海零部件企業所占的比重已經超過30%?!八裕覀冞@次提出的零部件規劃中的政策支持對所有在上海的零部件企業都適用。”一位草案撰寫者表示。
此外,《草案》還建議將上海市政府獨有的汽車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用于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建設,重點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用于重點技術改造項目貼息;用于支持大專院校與企業合作進行汽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及產業化等?!吧鲜兰o90年代桑塔納利潤比較豐厚,市里拿出一部分利潤組建‘汽車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現在的規模估計有近50億元,政府若能拿出一兩億來支持零部件自主開發,企業將受益無窮?!鄙鲜霾莅缸珜懻呷缡钦f。
冷暖自知
然而與政策出臺初衷不同的,在《草案》撰寫者向全市頗具規模的20多家零部件企業,包括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發出邀請,準備共商自主開發大計時,前來參與的只有十幾家?!耙恍┩赓Y企業參與的熱情并不太高?!眳⑴c規劃的一位人士表示。
“我不看好這個政策出臺的效果。零部件企業自己搞自主開發是比較困難的,而且一些企業自己也并不想做自主開發,這可能與體制有關。另外,上海比較好的國有零部件企業都已經與外資合資了,合資企業外方不同意,中方想搞也行不通。”一位熟悉上海零部件情況的人士表示。
那么,沒有合資的國有零部件企業對這一政策反應又如何呢?之前,“很多企業為了研究而研究,然后向上報喜、領獎就完事了?!绷悴考袠I資深專家陳光祖表示,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的比例大概為1∶10,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巨大的投入,導致自主開發見效時間長,而國企對領導的考核制度也決定他們對自主開發熱情不起來?,F在雖然有政策支持,國企們對自主開發的態度也有了轉變。但是他們搞自主開發的一個目的是為了將來與外資進行合資談判時,自己能開出更好的條件。陳光祖這樣認為。
“反倒是民營企業將從這個政策中得到更多好處,不光是政策本身帶來的利益,更多的是政策所釋放出來的積極信號?!币晃粯I內人士表示,6月份時,上海市科委就劃出一批資金,專門援助上海華普汽車與同濟大學進行混合動力車的產學研開發項目。
自主之惑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在汽車產業“十一五”規劃編制說明中提到,接下來的五年中重點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零部件企業做大做強。
而事實上,各地也開始對發展零部件投入極大熱情。蘇州園區對設立研發中心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提供100萬元科技三項基金補貼;經認定為高新技術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享受所得稅15%的優惠。深圳也對大力發展汽車電子企業提供優惠措施,吸引比亞迪汽車落戶該地。
“但是最近落戶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少了很多,而且來園區的零部件企業自己搞研發的也很少。”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城副主任湯建翔表示,在分析原因時,他也感到困惑。
雖然政策在資金上有所支持,但是零部件企業搞自主研發最大的困難還是研發人才儲備不足。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新近公布的2005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100強中,處于第一位的萬向集團公司,其主要產品萬向節和輪轂等還是屬于相對簡單的機械加工件范疇。在向上升級做與整車廠同步協調的部件時,萬向集團無從下手?!昂唵蔚牧悴考€可以通過研究模仿,但是涉及到復雜的部件開發制造,一定要有一位經驗豐富的系統架構設計師。萬向現在缺的是這方面的人才?!币晃皇煜とf向的業內人士表示。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零部件自主開發一定要學會創新。我就創新問題給企業談了很多,但是沒有人聽。他們說:‘我現在只會1+1,你卻來教我微積分,我們沒有辦法學?!墒且坏┬蝿莅l生變化,創新出來的產品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時,你再搞就來不及了。”陳光祖表示。當年,大連的中國華錄錄像機生產商集中了全國的錄像機開發力量,花費3億元搞磁頭等開發工作;可是等華錄搞出新產品時,市場上已經是VCD、DVD占據主導地位了?!斑@種技術淘汰對企業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P>
有企業也意識到這點,但是他們同樣感到困惑:“我按照你說的去搞創新,弄不好企業會很快關門,投入和風險都太大;不按照你說的干,還可以再活幾年?!?/P>
“其實自主開發按照技術要求可以分多個層次,關鍵是我們過去沒有很好地抓這方面,錯失了一些機會。”陳光祖表示,浙江玉環一家專職生產減震器的民營企業,目前的產量已經達到400萬輛,除進行OEM配套外,還大批出口?!瓣P鍵是企業能否在多層次的自主開發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比欢@些問題并不能只靠政府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所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