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9
雖然距離“出口基地”(企業)名單公布還有兩個月的時間,但對那些心中有數的地方政府和企業來說,明晃晃的“國家級汽車出口基地(企業)”銅匾似乎已經高懸在廠區門口了。
然而問題并沒有那么簡單。除了還要經歷國家有關部門的綜合考核外,出口基地的“基”與“地”的運行前景更值得仔細考量。
先來說說“地”:即地域本身的分割。
在我國的經濟版圖上,東三省的老工業基地,京、津、冀的環渤海經濟圈,滬、蘇、浙的長三角經濟圈,廣東的珠江經濟圈以及范圍更大的長江“經濟走廊”,構成了一張“箭在弦上”的經濟勢態圖。我國主要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廠家出口基地(企業),同樣散布在上述各主要經濟區域中。
國土幅員遼闊,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事實上造成了不同的區域主體。以零部件產業為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報告表明:國內零部件市場的分割非常嚴重,并已阻礙了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傳統市場分割的主要力量是地方行政利益區域分割。
因此,在即將確定的未來10個出口基地和100家基地出口企業中,如何協調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保證汽車及相關產品在關聯性、通用性(指基礎研發和通用產品)更強的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密切合作,是需要認真思考的。
再來說說“基”:即出口的基本條件和企業的基本素質。滿足商品出口的基本條件之一便是通過進口國的相關產品認證。
記得在前不久舉辦的武漢車展上,面對主辦方煞費苦心請來,并帶來上億美元采購大單的聯合國汽車零部件采購團,湖北省零部件生產企業(包括其他省市)卻因沒有通過相關機構的產品認證而喪失了大量的機會。因此,盡快設立滿足和鼓勵出口的相關基本技術標準和措施,才能真正起到促進產品出口、拉動產業發展的作用。
“基”的另一層含義是對企業基本素質的要求。在采訪中,一家民營汽車企業海外市場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中國的出口商品在歷史上有過一些不良影響,現在依然存在。在整體產品質量控制上,國家缺乏更有效的手段。同時部分企業自身素質良莠不齊,造成汽車產品質量不過關,導致出口信譽受損,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將我國打造成世界汽車出口基地已成為今后我國汽車產業重要發展方向。而即將設立的國家級出口基地(企業)無疑將成為我國汽車出口“肌體”的基本組成單位。為此,要使大“肌體”健康發展,我們不僅要打破“地”的概念,更應該做好“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