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2
就在韓國現代試圖憑借核心技術掌握合資企業控制權的傳聞尚未平息之際,近日,韓國現代集團已悄然醞釀在山東日照投建一個年產50萬臺的發動機工廠。
“沒有核心技術,何來話語權?”“一家汽車企業最重要的不是做生意,而是建立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核心技術在現代集團高層心目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隨著韓國現代發動機工廠在中國投建,有業內人士指出,現代集團對國內合資企業的掌控以及中國市場的滲透大大加深了。
“韓國現代集團已經初步決定將發動機工廠設在日照,目前已就建廠達成了投資協議。”日照市外經貿局負責此項目的一位官員告訴本報, 9月25日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已同日照市政府簽署了投資協議。根據協議,發動機項目一期工程投資為3.1億美元,工廠預計2006年3月動工,2007年3月完工,初步產能可達30萬臺。項目二期投資為2.5億美元,遠期目標為年產50萬臺發動機。
“此次投建的發動機工廠的產品將主要供應韓國現代在國內的兩個合資工廠——北京現代和悅達起亞。此前,韓國現代的工廠都是采取同國內企業合資方式,由于發動機是汽車的核心部件,日照的發動機項目則由韓國現代集團獨資投建。”采訪中,日照開發區一位招商官員透露。
正是由于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優秀表現,使得韓國現代對于中國合資企業格外看重,也格外希望獲得控制權。
“韓國現代將發動機項目布局中國,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產能放大的需求。”采訪中,一直關注汽車領域的海通證券分析師胡松認為,由于此前北京和江蘇鹽城工廠的中方人員紛紛提出自主研發汽車零部件的要求,這也使得韓國現代通過引入發動機項目,來平息合資工廠的紛爭,加強對合資工廠的掌控。
在合資企業中,中韓雙方的關系一直十分微妙,既要在合作中追求共同的利益,同時也要防備對方獲取更多的控制權。日前東風悅達起亞和北京現代同時爆出控制權之爭的消息,緣于韓國現代雖然手中掌握著包括發動機在內的汽車生產核心技術,掌握著合資項目的主動權,但不甘心如此大好的市場前景受我國汽車產業政策所限——在合資企業中只占50%的股比。有報道稱,韓方甚至一度試圖勸退東風。
另一方面,在合資企業中令中方難以接受的是,雖然韓國現代目前在中國的合資公司都只有兩家股東,在股權上是對等的,但實際上技術、零部件采購等關鍵業務都是由韓國現代掌握。據悉,目前給北京現代配套的一級企業中90%都是韓資或中韓合資企業,中方北汽只能賺取相對微薄的“加工利潤”。零部件基本上要占到整車制造成本的60%-70%,采購成本的居高不下一直讓合資企業步履維艱。由此,中方也一度提出“既然各占50%,合資企業為何不能自主研發生產中方品牌產品?為何只能由韓方零部件企業提供配套?”
“中方一旦開始自主研發關鍵部件,韓國現代以核心技術換取的合作中優勢地位勢必將動搖。”對于發動機項目所帶來的影響,胡松如是說道,“韓國現代集團將發動機項目引入中國,實現本土化生產,一方面部分地滿足了中方降低成本的要求,對于中韓合資雙方的矛盾起到了緩和作用。但另一方面,中方自主研發生產零部件的要求很可能被現代以此為由而駁回,韓國現代對于合資企業的掌控以及中國市場的滲透也將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