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1
順恒達的實驗室裝備齊全
“我們剛剛中標了江鈴福特的一個新車型,這意味著我們有了參與福特所有車型的競爭機會。”電話剛一打通,董軍就迫不及待地將這個消息告訴了記者,語氣中透出一股興奮。
董軍是北京順恒達集團董事長,其下屬的順恒達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汽車玻璃升降器及其他車門輔助部件。
但說著說著,董軍就興奮不起來了,因為一談到配套,他的困惑和苦惱就隨之而來。“目前我們在市場上最大的障礙就是,因為不屬于主機廠的原供配套商,從而喪失了許多市場機會。”
據了解,董軍所苦惱的事情,也是目前國內中小零部件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
小企業在競爭中嶄露頭角
進入2005年以來,由于跨國公司的全線擠壓,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防線被節節突破,而處于行業最底端的中小企業則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但是,也有一些中小零部件企業在逆勢中脫穎而出,順恒達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家。
3年前,當順恒達集團出現在汽車業的時候,企業擁有的是幾座破爛不堪的廠房和一堆舊機器。董軍說,他那時手上擁有的現金甚至不夠給工人發一個月的工資。
許多人不看好順恒達,甚至有人懷疑這個企業可能會就此倒閉。現在,3年過去了,順恒達集團的銷售額竟以幾乎每年翻一番的速度高速增長,2005年銷售金額突破億元基本已成定局。據分析,從規模和效益上看,該集團已經在生產電動搖窗機的企業中進入了全國前十名,產品已為長安集團和北汽福田等企業配套。
“搖窗機也有技術含量”,董軍總是喜歡用這句話來提醒下屬時刻注重產品的技術水平,他也始終把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放在企業最重要的位置。
不公平競爭困擾本土企業
“我們努力追求原供配套商的質量水準,又不得不利用低廉的價格優勢,這種看似矛盾的作法,有時的確讓我們感到很為難。”董軍告訴記者。
據董軍介紹,整車企業對配套廠家的考察十分嚴格。他們為江鈴福特配套時,來自我國臺灣、美國、歐洲的有關專家都來考察過,而且將他們企業與好幾家同類企業做比較后,才選擇了他們。
但并不是每家整車企業的考察都能這樣順利。有好幾家企業來考察過順恒達,最后卻都因為他們不是原供貨商而放棄了。“我們曾經從某整車廠的‘原供’那里購買電機,而且得到了原供廠的支持,但這家整車廠卻因為我們不是‘原供’,連報價的機會都沒給我們。這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董軍認為,國內的確有個別零部件企業不守信用,在質量上偷工減料,從而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但大部分企業還是努力在提高技術和質量水平上下功夫的。而中國的零部件要想突破“原供”的瓶頸,就必須在充分利用成本優勢的同時,堅持走高質量、國際化的道路。“本土企業熟悉本土文化,外國企業到中國來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這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發展空間,應該好好利用這些機會。”
此外,外國企業有稅收上的優惠政策,而本土企業沒有,這也是讓董軍感到困惑的地方。他通過本報呼吁,政府應對國內的中小零部件企業在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以促進本土企業健康發展。
堅持自主開發和創新不動搖
執著地走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之路,是順恒達從成立以來就恪守的一項原則。幾年來,他們一直把自主開發當成工作的重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汽車玻璃升降器成型開發軟件”是順恒達和吉林大學共同開發的一項新技術。這套軟件成功地把過去國內企業調試汽車玻璃升降器和車門所需的10多天時間縮短到幾分鐘,使整車企業在開發車門的階段就能同步進行玻璃升降器和車門的調試,而無須像過去那樣等到車門開發完再去進行調試,大大節約了整車企業的產品開發時間。
“在國內的同類企業中,我還從未見過如此裝備齊全的實驗室。”在訪問順恒達之后,一位業內資深專家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噪聲、粉塵、拉索疲勞、鹽霧、三坐標測量、撞門、噴淋、綜合、疲勞、高低溫耐性實驗室,作為一個銷售額不過幾千萬元的企業,順恒達卻擁有在國內同行中幾乎最全面的實驗室。對此,董軍簡單地解釋道,這是企業自主開發的需要。
據悉,順恒達每年的開發項目多達幾十項甚至上百項,過去,這些開發項目大多是拿到國內的專門科研機構去測試。但是由于項目太多,也太頻繁,科研機構往往無法滿足順恒達在測試時間上的要求,因此,該公司專門投巨資建立了這樣完善的實驗室。
順恒達的經歷代表了國內一大批中小零部件企業的現狀。在為整車企業配套時,是屈從于“原供”低價“賣”自己,還是寧肯失去市場也咬住高質量、高技術原則不放?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有可能是決定中國零部件企業未來命運的關鍵。 同時,他們的發展經歷也給予了我們起到了一定的鑒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