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9
“中國市場上的汽車價格將很快降到國際水平之下,這個時間很可能就是2006年”。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預測,他認為,在汽車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在短時期內難以改變的前提下,中國汽車產業市場競爭將十分激烈,汽車產品特別是轎車產品價格會很快降到國際市場價格水平以下。
價格持續下跌
“前幾年的價格震蕩,使得10萬元以下的經濟型轎車價格絕大部分車型首先與國際接軌,并很快下跌到3萬-4萬的價格區間。”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坦言,“從生產成本來看,這些經濟型汽車的價格已經到了企業能夠承受的底線,目前市場上賣得較火的幾款車型,都因價格到位而受到青睞。”
可以說,“提前接軌”目前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的戰略目標。可以肯定,中國的車價還將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產量的增加、競爭的日益加劇而不斷下降。最終,中國的車價不是能否跟國際接軌的問題,而是比國際市場還要低。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5年1-9月全國轎車銷量同比增長18%,而汽車整車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僅增長0.4%,利潤則下降52.9%。前9個月轎車企業雖然利潤降幅過半,但3季度數據只比上半年縮減了13.5%,預計第4季度利潤降幅將繼續減緩。
這一切都在表明,雖然市場還在繼續增長,但由于產品供應極為充分,供需關系提前發生逆轉,從產業發展角度看,中國汽車行業已經駛出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步入優勝劣汰的市場成熟期。
在這個時期,由于價格下降和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使我國汽車產業從“暴利”時代快速進入了“微利”時代;汽車產品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將表現為價格的競爭;一批產品競爭力弱的企業將會從“微利”變為虧損。
新車輩出的年代
在“價格戰”的大刀狂轟亂砍之下,各企業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新車型上,以期利用新產品激起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上市的新車已經超過80款,平均每4天就有一款新車型推出,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刺激多產品路線覆蓋細分市場,汽車市場“車海”戰已經打響。上海通用從高端凱迪拉克,到中端別克以及低端雪佛蘭車型已經布局完成,通用的老對手日本豐田更是憑借花冠、威馳的持續熱銷,開始布局皇冠、雷克薩斯到銳志,其產品定位的密集度更是讓國人開了眼界。
到2006年,包括福特、日產、標致等國際品牌還會陸續推出新車,新車遍地開花,“車海戰”已經全面升級。
近年以來,私人購買轎車的絕對數量和占整個轎車消費比例大幅提高,中國轎車消費進入一輪快速增長階段。預計2006年各企業新產品的推出力度將遠遠大于2005年,而且由于中檔以下車型利潤的大幅減少,2006年上市的中高檔以上車型比較多,中高檔以上車型的競爭將異常激烈。2006年轎車將進入充分的市場競爭,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將帶來更好的轎車產品、更好的服務和更為合理的價格。
消費者對汽車技術知道了解更加深入,這也極大地促進中國汽車市場更早更快地走向成熟期。豐田銳志上市,引發汽車發動機驅動形式之爭,汽車后驅與四驅技術,渦輪增壓技術日漸受到關注,而寶來、福克斯、馬自達的運動款已然成為他們吸引中國消費者的亮點。運動概念將使得汽車的驅動方式討論仍將繼續,與此相關的渦輪增壓技術也會因此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高貴的凱迪拉克CTS、奧迪A4,到運動版新寶來,新馬自達6,新寶馬3系,運動風格的轎車將成為廠商的一張王牌。
而運動型轎車的熱銷,某種程度也能反映出汽車技術在中國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另一組數據統計顯示,2005年上半年銷量排名前5位的國產轎車品牌依次是夏利、伊蘭特、凱越、桑塔納和捷達,其中4款是經濟型轎車。這種現象表明:人們對于節能、環保的追求已經主導汽車消費市場走向。
高油價和環保壓力之下,柴油機,電動車,混合動力車作為環保節能先鋒最可能走向市場化,也最可能成為2006年汽車市場一個新的增長亮點。
2005年11月,一汽豐田舉行PRIUS普銳斯試駕體驗活動,作為世界首款量產混合動力轎車,PRIUS普銳斯創造了發動機與電動機的最完美組合,在保證卓越的動力性能和操控性能的同時,不但達到了遠遠超越傳統汽車的低油耗,而且實現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清潔尾氣排放。在城市工況下,PRIUS普銳斯的動力性能相當于2.0L以上傳統汽車,而其排放僅僅為1.0L傳統汽車的水平,而類似普銳斯一類新能源車在2006年將更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
國際汽車大變局
此外,國際汽車格局的變化,也讓中國2006年的汽車市場的發展變化充滿變數。繼上半年巨額虧損21億美元之后,通用汽車公司第三季度凈虧損再次沖上16億美元新高。除了財務上的壓力外,高油價讓曾經是美國汽車業利潤基石的SUV銷量銳減,通用素有“搖錢樹”之稱的雪佛萊Tahoe同樣在劫難逃。客戶紛紛轉向小型省油的客座車,而這個市場一向是日本廠商的天下。為了盡快轉型,通用不得不斥巨資開發低耗油的新款SUV和卡車,這又為其繁重的成本負擔添上了一筆。
前不久,當由通用汽車分拆出來的汽車零部件巨頭德爾福宣布破產保護后,越來越多的人對通用汽車的命運感到悲觀。隨著全球化競爭的加劇,過去的行業巨頭也可能失去控制市場的能力。日本汽車公司的繼續成長,不斷蠶食著通用汽車在北美的市場份額。而在海外市場上此消彼長的市場格局的改變,也不可避免地要對中國市場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