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3
《中國工業報》:今年中國汽車市場一直處于增幅趨緩的狀態,汽車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比下降了一半還多,這是否會動搖貴公司繼續投資中國零部件業的信心?
沈暉:我們沒有動搖,一直是按原來的計劃在做。
首先,我們的客戶分布在各個細分市場,轎車、卡車、客車都有,在中國有50多家客戶,所以經營的風險降低、成功性很大。公司去年底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區總部,把集團在中國的財務、人力資源、采購、信息技術、市場等工作集中做。目前,博格華納在中國正在運行的有4家工廠,一家在北京,一家在上海,兩家在寧波。它們分別做發動機、變速器的零部件。如華納圣龍寧波有限公司主要做發動機的冷卻系統、發動機水泵等,另外一家寧波工廠做乘用車和商用車渦輪增壓器。在傳動系方面,北京設有一家生產汽車傳動系的公司,主要是做智能式扭矩動力系統,博格華納在公司占80%,北汽控股占20%;在上海建了一個叫恩斯克的合資企業,主要做自動變速器的摩擦片。
其次,今年全球汽車市場,包括北美市場都不是很景氣,但中國汽車市場這兩年提升很快。集團對中國汽車市場總體評價還是很樂觀的,所以對中國十分重視。今年國內汽車廠利潤低,主要是與前幾年汽車市場“井噴”時相比,現時的利潤和增長性其實都遠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大家覺得今年汽車市場不好,主要是過慣了以前高利潤的好日子,現在掙得沒那么多,所以感覺不習慣。而對于博格華納來講,我們是跟著客戶走,我們的客戶在哪里增長,我們就到哪里去支持他們,這是一個長期的合作關系。從目前來看,博格華納在中國的投資計劃、技術轉讓計劃等都沒有變化。
《中國工業報》: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實質是國外幾大廠商的競爭,零部件行業也存在這種狀況。對此,博格華納搶占市場的優勢是什么?能為中國零部件業提供哪些核心技術?
沈暉:零部件企業的整合肯定也是一種趨勢。但我們公司為什么會成功?首先是以創新技術為本。我們制造、銷售的產品主要是動力總成的部件,技術含量很高,靠技術優勢我們能占據較大市場份額。比如渦輪增壓器的銷量、銷售額是全球第二,四輪驅動系統的部件銷售量是全球最大的,這就是我們的技術優勢。其次,我們在全球不斷地降成本,強調本地化生產。我們本地化可能比別的公司更進一步,我們所講的本地化指的是人才、原材料還有設備。比如原材料50%~60%都是在本地采購,以培養我們的供應商;管理人員大部分也是本地員工。有些設備在中國做得不錯,我們就在當地采購了,這些都會降低成本。
博格華納非常支持中國現行制定的節能、環保的汽車產業政策,在這方面我們也能提供技術支持。比如,冷啟動技術、渦輪增壓技術、排放控制的熱能管理、雙離合器技術。采用這些技術生產的部件,有助于整車達到國家先進的環保、能耗標準,并能支持國家現行推廣的混合動力技術。
《中國工業報》:您作為一家世界著名零部件企業的中國區總裁,對中國汽車工業的自主開發有什么建議?
沈暉:國內汽車行業現在的熱點議題是自主開發,這是個相當好的事情。但從世界發展趨勢看,如果要搞自開發,其實更應該注重零部件的自主開發,這個比整車更重要。我覺得國內企業在這方面比較弱,注重主機廠不注重零部件企業。從國外來看,整車制造只涉及四大工藝,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的開發都是由零部件廠來做。但現在從行業的認識和媒體的宣傳看,完全注重主機廠的自主開發。如果是這樣,制造的成本就降不下來。為什么呢?如果一個主機廠開發了很先進的技術,但市場規模有限,反映到最終客戶上價格就很高。另外,一部車上的零部件上萬個,主機廠不可能一一都去開發。因此,自主開發一定是零部件的自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