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7
每到兩會,汽車行業內的委員總要帶上厚厚的一摞提案趕赴北京。對于這些提案,既是企業能夠持續發展的鋪路石,更是中國千百萬汽車產業人士所賦予的責任。
今年兩會期間,汽車行業代表說得最多的詞是“自主創新”,這四個簡單的漢字,聽似簡單,做起來卻是很難的。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曾說:“為了中國的汽車能夠自主創新走向世界,我連做夢都想著它!”的確,誰也不愿讓中國成為像巴西那樣的“汽車產業殖民地”。
新中國建立五十多年來,中國的汽車產業得到高速地發展,特別是從改革開放以來,外資的涌入讓中國成為了汽車工業大國,同時產銷量均排在世界前列。但是,目前中國的汽車產業卻是在給外商“打工”,雖然通過合資嘗到了不少甜頭,可大部分收入卻流向了國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我國汽車產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而主要的問題表現在:政策引導和支持不夠充分、高級汽車人才和研發經費的匱乏、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滯后、外商涌入造成的自主品牌建設體系倒退以及諸多的因素。
這次兩會多家企業的老總不約而同地要求扶持自主創新,可見中國本土的汽車企業漸漸地聚攏到了一起。他們不再為內部競爭搞得魚死網破,而是攜手共抗“外商侵略”,同時抓住“環保低耗”這一趨勢一路同行!中國隊載人航天飛機都讓世界為之震撼,更何況一部小小的汽車了。
加快自主創新建設,不僅會讓本土汽車走向世界去賺取更多的利潤,更能夠提升中國在世界上的綜合競爭力。所以,未來幾年中國的汽車產業應乘著“十一五”這個“自主創新”機遇列車前進,同時加大力度深化汽車前后產業鏈的戰略步伐,相信不久的將來,世界各地將隨處可見中國民族品牌汽車走在寬闊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