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2
中國汽車出口俄羅斯目前可謂炙手可熱。自2003年中興旗艦皮卡以國產車身份首次登陸俄羅斯以來,一汽、長城、奇瑞、中大、北京吉普等等很多國內汽車企業,紛紛將拓展海外的目光瞄向了俄羅斯市場。
來自滿洲里海關的信息,2005年該口岸對俄汽車出口量高達7751輛,貿易值6615萬美元,比2004年增長了16倍;今年前兩月,出口汽車767輛,價值約993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6倍和2.68倍。
與此同時,記者從省商務廳獲悉,2005年我省各口岸向俄羅斯出口汽車及零部件3359萬美元,其中汽車及底盤同比增長52.4%,汽車零部件同比增長1895%。今年前兩月,汽車及零部件對俄出口實現480萬美元,其中汽車及底盤出口增長553.4%,汽車零部件增長128.4%。迅速增長的數字背后,似乎昭示著國產車出口俄羅斯時代的來臨。
其實,擁有自主品牌的國產車拓展海外市場,也就是近幾年的光景。而步入俄羅斯市場的步伐,幾乎是與之同步進行。哈爾濱東方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自2004年代理出口中大客車,兩年來,對俄出口過多種國產車型,基于在商海博弈中對俄羅斯市場的了解,總經理孫偉杰認為,中國車目前“熱”銷俄羅斯是市場供求關系的結果。
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宋魁則從專家的角度,論證了孫偉杰的觀點。他告訴記者,俄汽車市場潛力巨大。目前,俄汽車保有量超過2000萬輛,其中半數車齡超過10年,汽車嚴重老化,亟待報廢和更新。據俄羅斯有關方面統計,俄每年大約生產120萬輛汽車,仍無法滿足每年170萬輛的需求,這中間的缺口大約有50萬輛左右。根據俄2002~2010年汽車工業發展綱要,俄擬將汽車年產量從目前的120萬輛提高到220萬輛,汽車年銷量從目前的140萬~150萬輛提高到250萬輛。但俄汽車生產能力有限,根本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預計每年將有50萬~90萬輛的缺口,只能依靠外國品牌汽車來滿足需求。
宋魁認為,國產汽車進入俄市場的優勢明顯。從目前較受歡迎的皮卡、輕卡、重卡、客車、油灌車等來看,國產汽車企業進入俄羅斯市場的切入點準確,選擇了較為有利的市場定位。因為俄羅斯市場同時也是西方高檔轎車的必爭之地,國產車避其鋒芒,以國外企業很少涉足的領域打頭陣,短期內不用擔心受到俄汽車企業的排擠,外國公司產品也無法與之競爭;另一方面則是經濟實用的價格優勢。近年來,俄政府鼓勵發展各類中、小型企業,市場對小型貨車、小型廂式貨車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導致中國輕卡、皮卡、小面包、中低檔汽車尤其暢銷,其中,物美價廉更成為俄消費者選購的首要考慮因素。
雖然中國汽車已登陸俄市場,但出口汽車尚未通過俄相關技術認證。俄方有規定,任何法人和自然人都有權在未獲批準證書的情況下,進口不超過150輛的汽車,因此我汽車多以“樣車”形式出口。盡管國產車也在積極向俄方申請許可證,但還存在不少障礙。此外,還有關稅的壓力、運輸成本過高等等,因此,在俄組裝、投資建廠成為國產汽車廠商的選擇。
俄羅斯2005年品牌汽車總銷售量(總銷售量1448908輛)
名次品牌數量 增幅
第1位 拉達706000輛 比上年增長1.5%;
第2位 韓國現代 87457輛 比上年增長73%;
第3位 雪佛萊 66532輛比上年增長18%
第4位 豐田60638輛 比上年增長38%
第5位 福特60564輛 比上年增長54%。
第29位 中國長城 4070輛
第30位 中國中興旗艦 1610輛
第35位 中國奇瑞 476輛
中國汽車軍團共銷售汽車6704輛,超過寶馬(6338)和奧迪(6115)的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