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5
種種跡象顯示,國內汽車零部件政策紛爭正在趨向緩和。
5月31日,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奔馳”)外方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戴克”)首次表態,將加大國產奔馳的國產化水平。這是繼凱迪拉克和寶馬讓步于中國汽車零部件政策以來,又一家外資汽車企業向國產零部件產業政策“低頭”。
隨著這三大跨國汽車巨頭的妥協讓步,這場鬧得沸沸揚揚的零部件政策紛爭正出現轉機。
《第一財經日報》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獲悉,不久將出現的結局是,這場紛爭將在中國政府的強硬態度和外方的妥協示好下得以緩解。
外資發出和解信號
2005年4月1日,我國對汽車零部件進口開始實施新機制《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下稱 新《辦法》)規定CKD組裝且構成整車特征的,必須由此前的10%調整為25%。這直接引起了眾多在國內投資的跨國汽車公司的不滿。
最早針對新《辦法》提出異議的是歐盟,2006年2月15日,美國旋即卷入了此次紛爭,3月30日,歐盟和美國正式聯手共同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
目前,為期60天的磋商期早已于5月29日結束,歐盟聯合美國與中國正在做最后的談判斡旋。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同時,與美國和歐盟利益相關的各個汽車廠家日前紛紛表態,發出了讓步于中國零部件政策的信號。
5月中旬,美國通用汽車在中國生產的豪華車凱迪拉克停止國產。
5月25日,寶馬汽車宣布將大力推進國產寶馬的國產化進程。華晨寶馬高級副總裁施佩爾表示,2007年,寶馬將對中國實現24億元的年采購額,同時還將擴大國產寶馬配套企業等方面投資。
5月31日,戴克東北亞地區首席執行官貝廷林表示,北京奔馳將增加對中國零部件的采購,在目前1億美元本地采購的基礎上,到2008年,戴克在中國的零部件采購額預計將達到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億元。
“上述表態,實質上是各個汽車企業發出希望和解的一個信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汽車分析師認為,之所以各個跨國汽車公司選擇在糾紛的最關鍵時刻表態,是因為眾多汽車公司擔心為此將失去在中國汽車市場競爭的更多機會。
零部件政策是底線
“中國零部件政策作為合資項目的底線之一,不可能對這些跨國企業作任何讓步。”一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高層表示。
這位高層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如果一旦中國此次應訴失敗,中國將頒布新的政策,對容易構成整車特征的合資項目進行更嚴格的審批。
“戴克在福州投資的戴姆勒·克萊斯勒輕型汽車(中國)有限公司(下稱“DCVC”)正受到此次風波影響,預計將在今年上半年掛牌成立合資公司的計劃如今也不得不向后延遲。”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按照計劃,DCVC將在5月份掛牌成立,受到歐盟聯手美國起訴中國零部件政策的影響,國家商務部暫時延遲批準該項目的成立時間。”一位DCVC項目籌備組的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總投資額達1.88億歐元的DCVC將改在今年下半年成立。
“由于諸如通用、寶馬、奔馳等跨國巨頭在中國前期投資巨大,事實上由這些跨國汽車巨頭暗中挑起的這場紛爭也不會最終陷入僵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政策研究會的高層向本報記者透露。
目前,中國商務部正在委托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進行此次零部件紛爭的相關政策調研。上周四,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由于涉及國家汽車工業政策和國際糾紛,暫時不方便對外界作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