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行業面臨生存危機 福特全球供應商欲減至800家
2006-02-15
近日,福特發言人伍德向外證實:福特計劃在未來數年將全球供應商數量從當前約2500家減少至約800家。這一數字遠遠高于福特2005年計劃的削減數量。
之前,通用的發言人魏克曼對外證實:2005年,通用削減了約500個供應商,其現有的供應商數量已降至3200個。
整車制造企業整合資源,選擇供應商,是企業正當的經營行為。但通用、福特如此大規模削減供應商的計劃和行動,無疑使本已經處在困難中的美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雪上加霜。
這個“冬天”很冷
2005年,對美國零部件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冬天。眾多零部件企業沒有挺過這個冬天,走向破產的邊緣。克萊斯勒集團的前任總裁、紐約私人股權公司Ripplewood Holdings LLC的主管托馬斯·T·斯泰坎普說:“事實上,幾乎每一天都有零部件企業申請破產保護。”其中,有多家上規模的零部件企業申請破產保護。
2005年,汽車地板和音響部件的關鍵制造商柯林斯·阿克曼申請破產保護。牛津汽車(Oxford Automo?鄄tive)曾是北美及歐洲許多客車及貨車制造商的供應廠商,雇用員工接近6000人,2004年銷售金額超過10億美元。但這家公司2004年12月申請破產保護后,全美10家工廠已經賣掉6家,并將關閉其余4家。如今,牛津汽車已經是歐洲公司,總部設在法國。2005年10月,德爾福正式向紐約聯邦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德爾福聲稱,此次破產重組的范圍僅限于美國本土,其在美國以外的分公司將不會受到影響。
本以為2006年情況會有所好轉,但年初福特的削減計劃使這個冬天更加寒冷。這些上規模的供應商處境艱難,使為其配套的小型廠家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比如,德爾福在北美有大約3800家供應商。專家估計有20%~30%的小型企業將面臨倒閉。這次福特削減的約1700家供應商,其身后面臨倒閉的二三級供應商將會更多。
“拋棄”也是無奈之舉
實際上,零部件企業和整車企業之間是一種合作關系,一些大型零部件企業與其配套整車廠則更是一種唇齒相依的關系。因此,當這些零部件企業出現困難時,其配套整車廠會伸出援助之手。2005年9月末,偉世通公司對外宣布,偉世通將向福特公司轉讓17家工廠和6個研究、測試機構。當德爾福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時,通用也表示要對它給予一定的幫助。“由于資源重組面臨并不會總成功的威脅,汽車制造商更愿意與其有合作關系的零部件企業合作。” 托馬斯·T·斯泰坎普這樣說道。
“現在,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都弄得焦頭爛額,哪還有精力來幫助處在困難中的供應商,尤其是這么多處于困難中的供應商。” 托馬斯·T·斯泰坎普補充道。
2006年1月底,通用汽車公司發布的2005財政年度報告顯示,這家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商在2005財務年度虧損86億美元,這家困難重重的北美汽車制造商虧損額創下1992年以來最高紀錄。此次通用的虧損主要集中在北美市場。中國以及歐洲市場盡管在去年都取得了相當出色的盈利成績,但顯然彌補不了這個大窟窿。糟糕的財務狀況,使其去年銷量突破917萬輛的銷售成績黯然失色。雖然2005年通用競爭對手福特汽車公司盈利20億美元,但利潤主要來自汽車金融業務,福特金融去年全年實現稅前利潤44億美元,而剛剛發布的福特2005年財報則顯示其全年全球汽車業務稅前虧損額為10億美元,其中北美汽車業務稅前虧損16億美元。
在這種自身都處境艱難的情況下,汽車制造商拋棄那些與其業務并不緊密的非核心供應商也在情理之中。
做專做強才是出路
美國汽車制造企業產量下降、利潤下滑,將持續一段時間。從2005年初開始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已經使零部件廠商的利潤受到嚴重影響。兩頭受氣的零部件供應商難過的日子還將持續。
福特在削減供應商的同時宣布27家未來將與其有更多業務的零部件企業,這其中包括江森自控、德納公司、里爾公司和偉世通。這些都是在某一方面具有很強創新能力的零部件企業。
“零部件企業需要自我調整,而不是僅僅依靠一些配套整車廠的幫助。” 托馬斯·T·斯泰坎普說道。
日本文化貿易工業株式會社(BBK公司)的首席財務官狄爾認為,許多供應商的產品線很寬,但沒有拳頭產品。因此,當冬天來臨時,他們的日子最難過。
“他們需要關注他們擅長的領域,而不是利用有限的資源開展多條戰線。”狄爾說,“零部件企業需要拓展顧客數量和車輛平臺數量等實現自我保護。”
正如偉世通計劃將投資重點投向三大產品線,即汽車內飾系統、空調系統和包括照明在內的電子系統,零部件企業只有在某一方面做專做強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