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4
今年一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比去年12月底的54.3%有所回落,PMI為52.1%。
今年一月份主要指標均比上月回落,但新訂單、生產、采購量等指標繼續高于50%臨界點水平,分別為55.7%、53.9%和55.3%,顯示了穩定增長的勢頭。
制造業PMI最早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該體系現包涵新訂單、產量、雇員、價格等十多項指標。我國從前年開始建立PMI體系,從去年一月份起,PMI已連續十三個月高于50%,顯示中國制造業經濟仍處于增長周期。
中國汽車工業及汽車零部件行業是制造業的基石,在短短的幾年當中經受了空前的市場洗禮。雖然面臨國內市場國際化的競爭環境,卻依然發展出獨特的競爭能力,并日益煥發出市場化、國際化的活力。中國是全球緊固件增長最快的市場,在國內外投資競相逐鹿緊固件的升級過程中,企業是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已經成為下一階段生產與發展的競爭能力。
據報導,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2005年長三角地區絕大部分城市的投資增速有所回落。數據表明,對制造業緊固相對集中地區,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幅比上年回落約5個百分點。正是在這種背景下,2006年中國緊固件行業應快速地識別和把握市場機遇,更高效地應對國內外客戶需求和環境變化,為企業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是當務之急。
緊固件企業和整車、整機企業之間是一種合作關系,在新的時期,緊固件企業需要自我調整,而不是僅僅依靠一些整車、整機廠的幫助,并用有限的資源開展多條戰線,需要拓展客戶數量和主機客戶數,實現自我發展。緊固件企業要有自己的品牌產品、優勢產品。只有在某一方面做專、做強,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