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3
歐盟和美國已經擺好架勢,準備就限制外國汽車零配件進口一事和中國理論一番。不過鑒于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女性內衣爭端”已經使雙邊貿易關系受損,行業分析師認為這有可能是火上澆油。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總顧問門登霍爾(Jim Mendenhall)正在北京跟中國官員就許多貿易問題進行討論。在離開華盛頓之前他曾表示,不僅會跟中國討論盜版等老問題,還會提出汽車零配件這個相對較新的問題。
門登霍爾稱,美國正在嚴肅考慮是否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并且一直跟歐盟在這個問題上密切合作。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稱,中國去年實施的汽車零配件進口關稅規定要求,若進口的汽車零配件超過一定比例,則將按照整車徵收更高的關稅,這違背了WTO的規定。
但是分析師稱,該規定僅影響了在中國的少數外資汽車廠商,美歐盯住不放的可能只是一個幾乎沒有長期影響的問題。
汽車咨詢機構CSM Worldwide的分析師Yale Zhang稱,該規定對產量較大的汽車廠商影響甚微,因這些廠商大量使用本地生產的零部件。
歐洲一家高檔汽車廠商的消息人士稱,公司將足夠多的零部件實現本地生產,從而擺脫該規定的影響,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那麼,美國與歐盟的用意何在呢?去年大部分時間里,雙方都和中國因為紡織品出口大增而摩擦不斷。
“他們需要尋找更多導火線。除了紡織品以外,他們不得不搜羅更多例證,以便說明其關稅對海外制造者有可能是不公平的。”一汽車分析師稱。
密西根大學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稱,選舉年意味著,無論如何2006年都是中美關系流年不利的一年。
李侃如周三在上海指出,11月的國會選舉將促使民主、共和兩黨加大對中國貿易的指責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