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1
雖然現在有很多人認為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已經具備了大批量出口的潛力,但以我們這幾年對供應鏈體系所做的研究來看,國內零部件企業要想成為國際上的一級供應商或者是配套供應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歐、美、日整車企業零部件采購有幾點共性。第一,都確定了比較明確的采購原則。第二,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采購體系。因此,國內很多零部件企業要真正融入這個采購體系,可能還需付出很多的辛苦。第三,在采購方式上,要求多品種集中采購,多批量分批供貨。供應商在一個區域內比較集中,以滿足準時化生產的要求。第四,供應商評價的程序體系,從開始與采購商接觸到最終實現批量供貨,一般來講需要兩年時間。第五,對供應商嚴格的動態監控,無論是從OEM采購來講,還是從維修市場的采購來講,所有的采購商絕不簡單地就你的產品質量好壞來決定,會隨時監控你的制造工藝,甚至監控到生產線,在其指定的生產線上生產出產品。這個過程對國內很多零部件企業是一個考驗。第六,整車的制造商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關系相對穩定,形成了互為依賴的伙伴關系。現在,汽車行業的零部件企業與整車企業之間已經形成的固有的那些關系,也是我們很多零部件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一個壁壘。要攻破這個壁壘,僅憑一兩年的努力還是有點難度的。
事實上,國內現在很多企業的產品更多的是一種初級產品,或者說是耗能耗材的產品,還沒有大規模進入一級供應商的產品。
福特兩年前在中國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采購計劃,但是現在很少被談及。福特公司負責這項采購工作的張玉康博士說,雖然在中國的制造成本可以比較低,但是相對其他的發展中國家來講,中國的物流成本比較高,要高出相當于這兩者差異成本的10%。而這兩者在制造成本方面的差異又不是很大,于是,福特公司把它的主要采購方向轉移到墨西哥。
通用現在也在擴大維修市場在中國的采購份額,從我們現在跟歐美之間的關系來說,實現準時化供貨和及時供貨是比較難的。這是國內零部件企業進入歐美一級供應商行列的一大障礙。
國內零部件企業在產品開發方面持續降低成本的能力比較弱。我們現在多談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實質上,整車企業最需要的是零部件企業能否不斷降低成本。日本豐田的零部件企業具備了這種不斷降低成本的能力,而國內很多零部件企業這方面的能力比較弱。
如果我們從維修配件市場這個角度去擴大零部件企業的出口量,就必須快速學會仿制。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如果沒有大量的整車出口拉動,那么零部件企業實現大規模出口的難度就比較大,雖然國內零部件出口量不斷增長,但是相對于整個國際市場的汽車零部件采購總量來講,國內零部件所占比重還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