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8
根據世貿組織的數據,2005年中國遭遇世貿組織成員國反傾銷調查共57起,比2004年增加8起,居世貿組織所有成員國首位,而居第二位的印尼僅有14起。有關人士表示,雖然汽車行業目前還不會過多地遭遇反傾銷,但從長遠來看,隨著出口規模的擴大,加上中國零部件出口秩序的不規范,未來極有可能再次出現國外對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反傾銷。對此,零部件企業應該提高警惕。
事實上,自1979年我國遭遇第一起反傾銷以來,早已有涉及我國汽車行業的反傾銷案件,而且數量已有近10起。涉案產品主要有車輪墊圈、剎車鼓/剎車盤、碟形剎車圓筒、汽車輪胎防滑鏈、擋風玻璃和鋼制汽車油箱等品種。
零部件行業緣何遭遇反傾銷
有關專家指出,當前,我國汽車零部件產品的出口主要還是集中在低附加值、高能耗、原材料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因此,國際市場上出現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主要還是低技術含量產品,如車用玻璃、輪胎、油箱、濾清器、軸承、剎車盤等。
在中國汽車零部件產品的出口貿易競爭中,以數量和價格的競爭居多,而企業科技創新和營銷能力卻相對滯后。零部件產品缺乏品牌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只能以低價取勝。據有關專家介紹,出現以下情況就有可能會遭受反傾銷:產品銷售價格低于正常價格;連續3~5年出口量激增;價格不斷下降并給當地產業帶來影響。雖然我國的汽車零部件出口持續大幅增長,但是,在出口方面存在大量的國內廠家過度競爭現象,低價成為眾矢之的。這不僅損害了國家汽車產業的出口利益,而且還損害了汽車產業的總體競爭力。這種低價競爭為零部件行業遭受別國反傾銷埋下了隱患。
除了生產成本低廉、競爭優勢強大、出口持續增長而使別國受到壓力之外,2001年,作為妥協方案,我國加入WTO時同意15年內在對其出口商品的反傾銷案件中被當成“非市場經濟”國家對待。因此,我國更容易遭受反傾銷攻擊,更容易成為反傾銷的受害國。
如何避免反傾銷
汽車零部件企業怎樣避免遭受反傾銷呢?記者采訪了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有關負責人。該負責人指出,零部件企業若想避免遭遇反傾銷,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采取以質取勝和尋求產品的差異化。這就需要零部件企業提高自身技術競爭力、打造品牌優勢、將單純的價格競爭轉向技術質量和品牌的競爭。另外,如果零部件企業對進口國的技術法規與貿易規則不夠了解,也可能會為進口國發起反傾銷埋下隱患。因此,認真研究各主要汽車進口國的技術法規、市場環境和貿易規則,也是防止反傾銷的重要舉措。
同時,國家制定相關法規來規范零部件出口秩序,將為保護中國零部件企業利益發揮巨大作用。日前,商務部公布了《不正當低價出口行為調查和處罰規定(暫行)》(修訂草案),將有助于限制出口廠家數量,引導各廠家間的合作競爭而非惡性競爭,從而提高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國際競爭力。